每经编辑 段炼
据新华社,围绕美国等国媒体报道一个亲乌克兰团体可能是“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元凶,多国8日予以回应。
德国方面称曾搜查一艘被怀疑运输相关爆炸装置的船只,乌克兰方面否认卷入事件,俄罗斯方面批评相关报道是为“转移视线”,呼吁彻查。
对此,联合国秘书长副发言人法尔汉·哈克8日表示,对于这一指控,联合国方面没有一手信息,因此无法发表评论。他表示,“北溪”管道爆炸事件应当由多个相关权威部门进行调查。
这张丹麦国防部2022年9月27日发布的航拍照片显示的是一处“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点。
新华社发(丹麦国防部供图)
德国查到一艘
涉嫌参与“北溪”爆炸案的船只
美国《纽约时报》7日援引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国政府官员的话报道称,美方认为一个亲乌克兰团体制造了“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但拒绝披露所谓“最新情报”的性质、获取手段或者提供可以用于证实情报可信度的详细内容,同时否认有美国、英国公民牵涉其中。
另外,多家德国媒体6日报道称,德方目前的线索指向由五男一女组成的一个团体,他们使用假护照租借了一艘游艇,以运送爆炸物。
德国检察官办公室3月8日表示,当局已于1月搜查了一艘被认为可能运输了与“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有关的爆炸物的船只。该公告是在媒体报道“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是由某个亲乌克兰的团体所为之后发布的。
据了解,今年1月,德国当局搜查了一艘涉嫌参与“北溪”管道爆炸事件的船只,调查人员在船舱内的桌子上发现了炸药痕迹。该船只从一家波兰公司租赁。具体由五男一女组成的行动小组执行了该秘密行动,包括一名船长、两名潜水员、两名潜水助理和一名医生。由于护照涉嫌伪造,这些人的真实身份尚不清楚。
该船只于2022年9月6日从德国罗斯托克出发,次日在德国维克和丹麦博恩霍尔姆东北部的克里斯蒂安岛再次出现。
德国检方在通报中说,调查人员仍在尝试确定嫌疑人的身份和动机,目前仍未得出确切结论,特别是爆炸事件是否由某个国家下令实施的论断。
德国媒体3月7日披露,一个西方特工部门在“北溪”管道被破坏后不久向欧洲合作伙伴发送了一条消息,称乌克兰突击队负责破坏行动,也有情报表明亲乌克兰的组织可能对此负责。
德国政府发言人8日表示,已注意到最新关于“北溪”管道爆炸的报道,“北溪”管道爆炸事件仍在调查中,目前还没有结果。同一天,德国国防部长皮斯托留斯也表示,德方反对在尚无明确证据的情况下仓促地发布所谓“调查结论”。德国外交部长贝尔伯克表示,必须先等待有关部门完成调查。
西方媒体:乌克兰人干的
乌方:我不是,我没有
2022年9月,由俄罗斯经波罗的海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北溪”管道发生爆炸,各方普遍认为这一事件系“蓄意破坏”,丹麦、瑞典和德国分别开始独立调查。俄罗斯曾多次呼吁共同调查,但遭西方国家拒绝。今年2月8日,美国知名调查记者西摩·赫什发文爆料说,“北溪”管道系美国情报部门和美军秘密破坏。美国政府对此予以否认。
《纽约时报》报道称,美方没有掌握乌克兰总统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卷入“北溪”管道爆炸事件的证据,但一些美方官员认为,乌方有对“北溪”发动袭击的“潜在动机”。
8日,围绕相关事件的报道越来越多。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西方情报机构圈里已经流传了数月相关情报,即一家位于乌克兰的私人企业参与了爆炸事件,但该企业的名字至今“保密”,以避免乌克兰和德国之间可能出现“公开争吵”。
据报道,“北溪”管道爆炸后一周,北欧方面情报机构即被告知,爆炸不是由美国、俄罗斯或波兰制造,而是由这家来自乌克兰的私人企业制造。同时,北欧方面被要求“回避”关于事件调查及调查进度为何“如此缓慢”的问题。
乌克兰国防部长阿列克西·列兹尼科夫8日否认乌方与爆炸事件有关。他在欧盟防长会议期间告诉媒体记者:“这不是我们所为。”
乌总统办公室顾问米哈伊洛·波多利亚克7日在社交媒体上回应说,乌方与爆炸事件无关,也没有关于“亲乌克兰的破坏组织”的相关信息。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德米特里·佩斯科夫8日说,美德媒体的报道是在“协同释放假消息”,企图把公众视线从真正的袭击元凶身上转移。
佩斯科夫强调,俄方至今仍未获准参与调查,“仅在数天前从丹麦和瑞典方面获知相关信息”。他呼吁,“北溪”项目参与国及联合国应该要求展开“紧急、透明”调查,“让所有能提供线索的人都参与其中”。
俄罗斯联邦委员会副主席科萨切夫也表示,“北溪”管道爆炸事件需要独立的国际调查,必须要有实际证据。西方国家类似言论的目的是逃避其责任、避免盟友争吵以及掩盖破坏行动的执行者等。科萨切夫强调,破坏“北溪”管道的始作俑者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全身而退。
美前议员:
美国是唯一可能炸毁“北溪”的国家
对此,上月初发文称美国策划炸毁了“北溪”天然气管道的美国资深调查记者西摩·赫什8日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一说法没有根据,也无法说通。
赫什表示,美国及德国媒体的说法不仅来源不明,在事实上也难以说通。完成这一任务所需要的炸药和技术,并不是几个人的团体能做到的。
美国资深调查记者 西摩·赫什:我的文章发布后,被指控没有信源。但我看了《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他们的说法也都来源不明。7日发布的文章再次体现了他们的愚蠢,里面的话根本说不通。没有人会相信,几个人用游艇就可以完成任务。炸毁“北溪”管道的C4炸药,其威力足以炸毁华盛顿或纽约的主要建筑。拜登因为怕乌克兰问题陷入僵局,想要获得欧洲,尤其是德国的支持,所以下令炸毁“北溪”管道。从历史上来说,历届美国总统都忌惮俄罗斯,因为俄罗斯能向欧洲提供大量的天然气和石油。美国一直想阻止这件事,这些事情并不新鲜。
美国弗吉尼亚州前议员理查德·布莱克当天在接受俄罗斯卫星网采访时重申,美国才是唯一有可能炸毁“北溪”管道的国家。
布莱克表示,爆炸发生后的第二天他就曾公开评论说,美国是唯一有可能炸毁“北溪”管道的国家,他现在仍然坚持这个观点。他指出,没有任何北约国家敢在没有美国批准的情况下采取行动,因为美国领导并主导着北约。
布莱克还认为,此前西摩·赫什发表的关于美国策划炸毁“北溪”管道的文章是准确的,赫什是受尊敬的调查记者,其调查报告是全面客观的。
伊夫·恩格勒是加拿大外交政策研究所的研究员,主要研究加拿大及相关国家的外交和军事政策。他近日在接受总台记者采访时表示,破坏“北溪”天然气管道符合美国利益。而事件发生后欧洲政府和媒体的沉默,暗示背后的肇事者很可能是美国。
加拿大外交政策研究所研究员 伊夫·恩格勒:即使有一点点可能是俄罗斯所为,(西方国家)也会展开国际调查。我们也会每天在新闻中听到对国际调查必要性的解释,(而目前)这类政治动员的缺乏,告诉我们实际上美国可能是肇事者。但就目前来看,美国似乎将逃脱惩罚。欧洲国家并没准备好对抗华盛顿,要求其给出解释,并追究美国政府对这一经济破坏行为的责任。
科学家:“北溪”爆炸严重破坏海洋生态
暂无合适补救措施
自2022年9月“北溪”天然气管道发生爆炸后,丹麦科学家联合多国研究人员对事发海域进行了科学研究,结果表明爆炸事件对波罗的海海域以及海洋生物造成的破坏性影响难以估量。
汉斯·桑德森是丹麦奥胡斯大学环境科学系高级研究员。他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展示了“北溪”管道爆炸事件对于环境危害的调查研究结果,并表示目前没有合适的补救措施。
奥胡斯大学环境科学系高级研究员 汉斯·桑德森:我们知道总共发生了四次爆炸,每次爆炸都产生了约500千克TNT炸药的直接冲击波。任何爆炸都可能对生物造成伤害,距离爆炸半径约4公里范围内的鱼类和哺乳动物将被杀死;距离40或50公里范围内的哺乳动物会出现听力损失。
桑德森教授表示,爆炸发生在以前倾倒过化学废物的地区附近。因此,爆炸将数十年积累的污染释放回海洋环境。研究人员估计有250000吨受污染的沉积物。爆炸释放出含有有毒物质的沉积物,这些物质可能会杀死一些海洋种群。同时,在爆炸发生的六天时间里,“北溪”管道释放了大量甲烷气体,排放量相当于约1500万吨二氧化碳。
桑德森教授说,破坏“北溪”管道是危害人类的行为。
奥胡斯大学环境科学系高级研究员 汉斯·桑德森:从环境的角度来看是很重要的,要意识到武装冲突会对环境和自然生物造成影响,首先要考虑到这点是很重要的。因为武装冲突的代价是人道主义灾难,这也涉及基础设施和经济问题,但实际上这也是一个环境问题。
编辑|段炼 杜恒峰 杜波
校对|程鹏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央视新闻、新华社
分享到朋友圈
1)文章会挂上你的二维码提高爆光率
2)分享出去的文章你就是作者
3)将会获得网站金币
4)首页推荐快速加粉丝
5)像公众号一样传播你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