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在回答完一道关于国家水网的问题之后,十三届人大全国五次会议的第二场“部长通道”结束了。而李国英回答的这个问题,也成为本届人大的最后一场“部长通道”最后一个问题。
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总共举办了15场“部长通道”。在这15场“部长通道”上,一共82人次受访。自2020年以来,虽然受到疫情的影响,但“部长通道”依然开启,做到了要素不减、质量不降。这是部长通道主持人对于这五年来的“部长通道”简要的“五年总结”。
话很简短,透露的信息却很丰富。
2022年,是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第三年。和去年全国两会一样,今年依然是两场“部长通道”,六位部长亮相,和梅地亚中心的记者们“隔屏相望”,坦率交流。在这个会议议程被有效精简和压缩的大会上,两场“部长通道”部长们交出的提问答卷却依然精彩。正如主持人所总结的,问题和回答的含金量不打折扣。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财政部部长刘昆、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和水利部部长李国英,3月5日和3月8日的“部长通道”上,这六位部长先后亮相。其中一位部长是履新后首次出现在部长通道上。他们回答问题的背后,聚焦的是普通市民对于宏观经济政策、减税降费、乡村振兴、科技创新、中小企业以及防汛形势等重要问题的关切。
五位部长与去年一致,水利部部长李国英首度亮相
两场“部长通道”亮相的六位部长中,有五位是“老面孔”。在梅地亚中心,记者们再度见到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财政部部长刘昆、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和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值得一提的是,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自2018年以来,已经第四次登上“部长通道”了。
自去年3月履新之后,水利部部长李国英第一次亮相“部长通道”。
水利部部长走上“部长通道”,或许与去年部分地区的严重洪涝灾害有关。李国英回答的第一个问题就介绍了他上任第一年即面临的大考,李国英用一组翔实的数据介绍了去年防汛抗旱的成效。
今年汛情会如何?李国英介绍了今年汛情的初步趋势性研判。对于今年的“仗”,李国英笑着表达了他的信心:坚决打有准备之仗、有把握之仗。
从经济增长预期到防止规模性返贫发生……
中小企业为何被数次提及?
两场部长通道,6位部长总共回答了21个问题。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刚刚发布,公布了今年5.5%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第一场“部长通道”随即举行。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率先“出场”。他对于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明确给出一个“定心丸”答案。去年的“部长通道”上,何立峰曾连用四个“有”来表达态度。今年,何立峰一连用五个“有”表达了信心:“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决心、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继续保持我国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实现全年目标任务。我们一起努力,一起向未来。”
这个开场的回答,铿锵有力。
减税降费、赤字率下降到2.8左右……提给财政部部长刘昆的全部三个问题,都和当时刚刚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有关。而刘昆在回应减税降费问题时明确表示,2022年退税减税金额预计将达2.5万亿元,规模为史上最高。而这么做最重要是“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而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则回应了红星新闻记者有关“如何防止规模性返贫发生”的问题。他的态度非常明确,就是要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而这个明确的态度,早已经通过“部长通道”传达到了四面八方。
在3月8日举行的第二场“部长通道”上,记者们和部长们都特别关心中小企业,尤其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对此,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强调,创新不问出身。对中小企业,重点是怎么能够在科技创新方面、在专门产品方面有自己的特长,通过科技创新能够不断进步、不断发展。工信部部长肖亚庆提出,进一步扩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规模和范围,今年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准备再培育3000家以上,带动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5万家以上。对于中小企业的关注,显然已经成为了部长们的共识。
两场“部长通道”落幕,主持人留下一句话:“期待明年春天的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我们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相见。”
这是一个美好的期待,就如同主持人去年说过的那句话,“共同期待下一个无疫的春天。”
红星新闻记者 赵倩 实习记者 胡伊文 北京报道
1)文章会挂上你的二维码提高爆光率
2)分享出去的文章你就是作者
3)将会获得网站金币
4)首页推荐快速加粉丝
5)像公众号一样传播你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