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母亲是一个年过花甲的退休教师,听她说,近七十年来,随着时代的变迁,每个时代的年夜饭都不尽相同。
20世纪50年代,妈妈在乡下的外婆家过年,年夜饭虽有大米饭吃,但因为粮食不太多,所以蒸笼上还要蒸一些南瓜、红薯等。六十年代,妈妈在城里读书。困难时期,过年凭票供应每人2两肉(还要排长队购买),混合几棵大白菜,剁馅包饺子,水开下饺子,煮熟了就是年夜饭。平常只能吃小米稀饭和玉米面做的窝窝头,难得吃到白面,更不用说大米饭了。七八十年代,妈妈回到南方生活,平时省吃俭用的她,年夜饭也只能千方百计给幼年的我把普通的蔬菜变出个4冷盘6热碗的,图个“食全食美”来年万事如意。九十年代以来,物资供应丰富,鱼肉鸡鸭是年夜饭的重头戏,尤其是二十世纪以来,我家的年夜饭开始升级,仅每年灌香肠、开卤锅卤肉等一项花销就得近千元。有时也会去饭店享受一下年夜饭的饭店气氛,但大多数情况还是自己在家忙着蒸、烧、煮、煎,一连几天忙忙碌碌准备着年夜饭。鸡鸭鱼肉一连吃十几天,吃得我现在都不想吃了。如今网购风很热,这阵热风也把我家人席卷了进来,年夜饭就在网上订购,或买些半成品放在家里,自己吃和正月里待客用。
说实在话,我家年夜饭的变迁,只是全国人民年夜饭变迁的一个缩影。现在家家生活好,天天似过年,年夜饭追求的只是一种全家人团圆的“聚餐”形式。有的家庭喜欢春节在外旅游,年夜饭是对异国他乡美食一饱口福的品尝;有的人家热衷回味“乡愁”的味道,年夜饭是对农家饭菜故乡情的品尝。现在,更多的人不再图省事到酒店吃年夜饭,而是回归亲手操作、亲人合作,共同烹制一顿充满着天伦之乐、其乐融融的和谐幸福味道的年夜饭……跟上时代的步伐,年夜饭的变迁史使得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氤氲了时代新元素的气息。
年夜饭的变迁,见证着半个世纪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生活状况的巨大变化。尤其是广大普通人民生活的改善和提高,见证了国家经济和综合实力的飞速发展。众所周知,过去计划经济下的物质匮乏,凭票供应是不得已之举。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活跃了市场。过去,年夜饭“有啥吃啥”,后来“想吃啥吃啥”,现在许多人“无所谓吃啥”了。年夜饭“吃饱”——“吃好”——“吃健康”这种变化,充分反映了人们传统文化观念的提升。
过去人们崇尚“民以食为天”,连见面打招呼都是问:“吃了吧?”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关注怎么吃得好了。近年来,随着“三高”人群的增多,吃,也要讲“健康”。于是,绿色、生态、环保饮食习惯的追求和养成,便成为新时尚、新理念。“年夜饭”回归“俭省、绿色、健康”势在必行。人们不再讲究吃,不再为“年夜饭”的物质享受忙碌得筋疲力尽,而是更讲究精神上的享受,讲究身体的健康和锻炼。“春晚”是一道全国人民共享的“年夜饭”,看电影、读书是“年夜饭”,散步、骑车、健身、外出旅游……都是一道道不同风味的“年夜饭”。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年不同”。如今,年夜饭已不再是满足人们对食物的那种原始渴求,不再是对平时食物缺失的那种弥补,它更多地成了一种象征。象征着团圆、幸福和美满,象征着中国人民对新年对未来的期待。不管今后年夜饭的形式和花样如何变化,年夜饭传承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都会不断延续和健康发展。
(江春)
1)文章会挂上你的二维码提高爆光率
2)分享出去的文章你就是作者
3)将会获得网站金币
4)首页推荐快速加粉丝
5)像公众号一样传播你的文章